(使用鈔票的圖,只是靈光一現,沒有特殊意義。)

內藤湖南的敘事策略 p.61

一、宋代近世說
在西方近代歷史科學的影響下,對中國歷史進行分期的嘗試,在西方被稱為[內藤假說](Naito's Hypothesis)。
(一) 分期
中國歷史可分為三個時期以及兩個每時期間的過渡期。
開闢到東漢中期,因儒學的成熟而結束了上古時代;
第一過渡期東漢中期到西晉,中國文化停止向外擴張。
五胡十六國到中唐是第二期中世,此時外民族勢力入侵中國,成為中毒的中國文化的[解毒劑]。
第二過渡期唐末到五代。
近世是宋代到清代,主要特徵貴族沒落、君主獨裁興起與平民主義之傾向。
-->唐代是中世的結束,宋代則是近世的開始。p.63
(二) 內容
唐宋之際,從政治上來說,在於貴族政治的式微和君王獨裁的出現。
內藤將儒學視為貴族階層的根源,貴族是中世支那的根本,
貴族的消失使得經學、文學與藝術等擴散開來,而經濟學術文化上,都可以看出中世到近世的轉折。
總結來說,平民發展的時代可以作為中國進入近世社會的標誌。
而君王與平民的直接相對,少了中世貴族對政治的壟斷,亦可以說平民發展的中世就是君主獨裁的時代。
(三) 社會意義
內藤認為[上古、中世、近世]的世界史發展途徑在中國也曾出現過,辛亥革命不過是在這種近世的基礎上出現的近代革新契機。
然而,中國最迫切需要的正是西方意義的現代化,在地方分權下的共和體如何可能?
內藤提供的方案是[帝國主義],
亦即中國應暫時讓外國人來治理國家事務,自己仍在保有主權完整的情形下發展文化。p.64

二、文化中心移動說
(一) 東洋文化圈
內藤主張[日本是以中國文化為中心的東洋文化的一部分],把日本與中國同放在東洋文化圈來思考。p.66
文化中心移動說的邏輯起點正在於內藤對於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之歷史關係的思考。
內藤眼中的日本文化是有獨立性卻又不與其他地方斷裂的。p.69
(二) 文化移動方式
在文化移動過程中,國界並不重要。文明的演進並非任意的,每個時代都會有因[地勢]與[時勢]產生的文化中心。
這個文化中心並非固定不變,而是以三維空間的方式,非直線性移動,而形成下一個文化中心,
這種移動不只是地域上的,也會連帶造成階級的移動。
文化波動的其中一條路徑,是周邊民族之覺醒作用於中國的反作用力。
(三) 意義
當內藤以年老的文化來姐是近代中國的種種弊端,替中國的國民性做出辯護,卻也暗示年輕的日本必須有所作為。
內藤湖南以各民族歷史年齡的不同來論述中日文化的差異,反對當時學界以國民性而無視民族年齡來論述文化差異的說法。p.70
(四) 缺點
忽略了地理環境等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差異,認為文明必定會由野蠻走向文明,
可以說內藤的東洋意識是在接受西方史學框架下觀察出的中國歷史內在邏輯。

三、宋代近世說+文化中心移動說
可以察覺西方知是對內藤史學的影響。一方面借用歐美的線性史觀找到中國的歷史邏輯,
另一方面,也試圖跳脫江戶漢學的那種研究主體與研究對象混淆的情況,而將中國空間化,做為研究對象來看。
他的區隔是以東洋為區塊,相對於西洋的空間,而不是對中日之間作出區隔。
日本仍被包含在以中國為中心的東洋文化裡,儒教依然做為日本文化的根源。
可謂同時接受了[歐洲性]與[中國性]。p.70

資料來源:
李圭之,《近代日本的東洋概念——以中國與歐美為經緯》,臺北市:臺大政治系中國大陸寄兩岸關係教學與研究中心,200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r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