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inophone Literature 譯成「中國語文學」而不使用「華語系文學」?
   凸顯矛盾,「中國語文學」正與中國對立,用中文寫卻非中國人。

˙論文意圖:架空「中國」,對「後殖民」與「帝國」的再省思。

˙論文閱讀前提:
 
a.研究格局,世界狀態的了解。
  b.「語言」與「國家」並非同義。
  c.PMLA US最大文學學報,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d.未分析文本(flim or text)
  e.延伸思考:原住民文學算是中國語文學嗎?
馬華、西藏、新疆、台灣文學在此框架下,並置討論。

˙詞彙解釋:
atguably 在某個層次上而言,可以姑且這樣說
China proper 中國本土(未包含台灣) 具暴力性
victimhood 受害情節
oceanic(read Western) read 亦即
irrelevant 沒啥用
explained away 被解決且被沖掉(被迫害的論述)
victimology 被迫害學(論者自創詞)
delimited duration 有限的效期 
expiration date 賞味期限
sheer 一整個(口語)、全然
imposition 強制規範
euphemistically 說起來好聽、委婉地
denotative 定義的、指定的
Kim Tong Tee 張錦忠(研究馬華必讀學者)
ressentiment 不爽、憤慨 (斜體字:表尼采用法,不爽讓人進步、自我昇華)
    Queer 婦運 很多都是因為ressentiment而出發的。
settler 性質偏屬來掏金的過客,投機客。台商?!「離散」or「殖民」的度量衡取決於「資本」。
  不一定是離散,有時是去殖民當地原住民。
  離散消解了殖民的意味,掩蓋殖民問題,其實是在當地進行cultural genocide。
  中國指涉的離散牽扯到對原初的"家"的忠誠。
genocode 大屠殺、滅絕
China bombastically, Taiwan fearfully. 中國轟炸,台灣很害怕。
commitment 道義責任,不是responsibility(欠別人的責任)。
Worldliness 世界性(by Said) 關心周遭世界。

˙論文論點:
一、迷思:對西方帝國的迷戀:致使知識份子與批評家都在研究西方。
中國在西方帝國下的受難形象(論者並非否定其受難經驗,而欲強調中國對受難情節的過度使用)

二、「後殖民」:當代後殖民與其對東方主義的批判沒啥用,甚至後殖民與中國崛起形成共謀,建立新帝國。

*地大--清(非我族類)
﹍﹍﹍﹍﹍﹍﹍﹍﹍﹍﹍﹍﹍﹍
 地大--PRC (清已我族) 清已漢化,理所當然承繼其土地。

三、漢語可謂是一種殖民者的強制規範。sinophone literature的研究打破了國家與語言使用的等義性。

四、相關定義的文獻回顧:用中文寫、說;少數民族文學劃分;中國之外的文學(王聰威)
   論者欲得出一個廣義的定義。

五、Hegel 讓殖民擴張有了基礎理論。歐洲是海權國家有優越感,所以要去征服路權國。
  -->Asiatic 亞細亞模式(未包括日本),Hegel的行話、行規。 不等於Asian(中性詞彙)

    *Europea--欲求不滿--海權
_______________
 
  Asiatic--自給自足--陸權

六、「sinophone literature」定義:在國家與國家性(nationalness)的邊緣。
引用沙特Sartre的說法:「a "situated" literature where literature is an "act" occurring in a specific historical moment」
強調「情境」,在地的,搞清楚狀況的。要認清時空。 act-->表演/動作,與time相關。
Shih:「Taking Sartre seriously here, I view Sinophone literature similarly as a situated literature in a given place.」
  -->place-based. 特殊地方所寫的特殊文學。
Sinophone literature in this conception exhibit "commitment to the place where one resides" and "situate themselves historically."
思考在歷史中的位置。日本語作家處在日本+台灣的情境中。

Commitment and situatedness are what constitute the "worldliness" of Sinophone literature in the Saidian sense.
 中國語文學不是要對北京、上海等中國負責,是認清自己的情境,關心周遭世界。

補充:文獻
Ang, Ien. On Not Speaking Chinese: Living between Asia and the West. London: Routledge, 20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r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