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shall Sahlins對於美國牛肉工業的討論,
非常清楚地說明了他的觀點(西方中產階級的文化思維)。
首先,Marshall Sahlins注意到肉類成為符號系統中的符號,代表著力量、精力等等。
這種文化符碼建構了人們的基本需求。
然而,他聰明地以反事實條件問道,
為何美國的牛肉生產工業比豬肉、馬肉或是狗肉的生產工業佔優勢?

Marshall Sahlins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於其文化符碼(而不是牛肉業者有制度化的遊說能力),
他稱之為「美國的肉品體系」。
我們的最大禁忌是同類相食,因此,二元符碼視動物為比人類更適合當食用的肉品。
在動物王國內,則有一系列進一步分化的二元符碼存在,
用以區分出何者與人類較相似,而何者與人類較不相似。
我們允許狗進入屋內,並且與牠們建立親密的情感關係。
Marshall Sahlins說,二元符碼區分了「不可食的」動物與「可食的」動物(豬與牛)。
而就豬與牛而言,豬與人類社會比較接近,
因為牠們在農家的庭院中四處覓食,並且吃人們吃剩的食物。
因此牠們被視為與人類有某種關聯性。
相較之下,牛比較接近自然,因為牠們的活動範圍較大。
在資產階級的二元文化符碼裡,將之界定為「可食性與人性成反比關係」,
因此,牛肉便成為了主要的肉食品。

文化結構主義者Marshall Sahlins提點人們正生活在一個由物品秩序所實現的文化秩序裡,
例如上個段落的美國牛肉,抑或是黃金、石油、鑽石...等等。
這些由特定的文化價值所建構的自然物質,被單純地理解成物質性,
而物品所賦有的社會意義被歸因於個體慾望,滿足了普遍的理性選擇。
供需價格體系本身也被嵌在更大的文化圖式中,
表面上市場通過供-求來運作,實質上這些消費品是文化與社會系統內的符徵(行使表徵者),
而經濟體系回應著這種符碼運作,產生出更多的符徵。
換言之,文化符碼乃是形塑了經濟生產,顯然相異於馬克思主義的後者決定前者的觀點。

˙簡介:Marshall Sahlins,芝加哥大學榮譽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
生於1930年12月,于1954年獲得密執根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
1973年,調任芝加哥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後擔任芝加哥大學傑出教授。為當代著名的人類學大師。

參考書目:
Philip Smith,林宗德譯,《文化理論面貌導論》,台北縣:韋伯文化,2008年1月,頁161-16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r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