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第四次。
參加了一場研討會,
感覺蠻有意思的。
果然規模小還是比較好的,
可以很focus在論文上。
不過按慣例仍舊有個發問極為有趣的人物出現,
稍稍趕走了我的疲倦及咖啡因帶來的頭眩,
這種點綴似乎變成習慣之一。
報到、茶點、學者、論文、發問、計時、休息...etc成為了一個循環,
大多數人只接受了部份因果。This's a question!
 
今天空檔也觀察到有趣的人事物...
人們趁著休息時間彼此交談,
換上熱絡的笑容及聲音,
不斷向外放送自己的腦細胞訊息,
很不巧,我恰好吝惜著我的細胞。
說是吝惜可能有點狹義化了,
我也想換上我的面具去迎接別人的訊息,
可是這勇氣似乎永遠在他人的身上。

會議有篇討論前衛藝術的論文很有趣,
或許是因為它的圖像實在太妙了,
印象深刻。
當政治語境如此強大的環境之中,
還能創造出這麼深具諷刺性的作品,
真的相當不簡單。
在每張恰如其分的整齊面具(face?)上,
看到了對政治的疲乏,
看到了對社會麻痺的大眾心態,
以及創作者心中意欲傳達的最強烈心情。

西裝筆挺、大大的眼球、中間一顆睛、咧著最開的笑容,直視前方。每個人物是那麼的劃一......

曾梵志和大多數搞前衛美術的人不同,他永遠衣著光鮮。他說人要講求生活品質。名牌西裝,新款皮鞋,嘴上刁雪茄.....於是有人說他像個中產階級,其實倒不如說他是個雅痞型人物。曾梵志的成名作是面具系列,戴著假面的自畫像,而畫中人的面具似乎又不是戴上去的,而是確切的另一張臉。曾梵志善傳達出一定人的內心深處,對於假面假扮之苦。在現實生活,臉就得像百變的四川換臉角兒,永遠有預備換上的面具。

pic from: http://www.yibo-art.com/hjzp/others/q51.gif 曾梵志面具系列之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r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