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日本研所的課也要結束了,
慢慢地來做一些課程重點整理。
看了十二個近代日本文学論爭的推移,
發現很多對立都是由於概念模糊而引起的誤解,
還有論述者個人立場的不同,
所以論爭的最終結果往往都是無疾而終、沒有確切的結論,
因此,觀察論爭過程時應該要把握時代背景之後,再釐清每人的主張。
對我而言,論爭的時代意義以及對近代文学發展的影響才是我最關心的部份。
以日本近代文学論爭,也可以再加對照臺灣文学的進程,比較其異同。

九、「心境小説論争」 1924.1
從「心境」到「詩的精神」--論爭中的芥川龍之介
曖昧的概念用語。
一、論爭背景--大正末期文学狀況
(一)文藝與媒體:媒體的發達、讀者層的擴大、文藝商品化
(二)私小說的問題 

二、心境小說論爭的推移
起點:中村武羅夫"本格小說與心境小說"(「新小說」1924.1)
-->非難旁流的私小說竟橫行於文壇。
˙不僅是寫「身邊雜事」,而是重視描寫對象的「心境」
˙文学類屬的側面--「私小說」、「心境小說」、「告白」、「隨筆」、「自敘傳」
˙八卦的趣味--要求讀者的讀解力。
  注意到八卦趣味的讀者市場的作品。

三、芥川龍之介的大正末
˙指出媒體的迫害。芥川近作多為出自「人類」

四、「話の筋」論爭
芥川 vs 谷崎潤一郎
發端:芥川龍之介與其他人「創作合評」1927.2新潮
˙「真」、「假」
˙詩精神的內面:形式上的「詩」與精神上的「詩」交混。

五、朝向大眾意識

六、結論:
(一) 大正末期勃興的論争,因應於普羅與新感覺派文学抬頭所帶動的理論化現象。
(二)小林秀雄<私小說論>1935.11將「私」轉變為社會性質。

十、「新感覺派論爭」--圍繞著「主觀」的言說 *既成文壇論爭1924.12
˙脫離既成文壇的沈滯與普羅文学的壓迫為背景。
˙發端:片岡鐵兵<告訴年輕讀者>:對既成文壇的抗議。
一、論爭背景
關東大地震,世界末思潮。
(一) 未來派、立體派、達達主義的介紹與影響。
由未來派讚美都市文明與機械、達達主義突破既有概念與藝術,從「語彙」獲得自由。
(二) 新進作家對既成文壇的要求 --煽動閒言的表現。
批判自然主義的價值判準、文壇市場化、營利主義。所謂新進作家可視為「文藝時代」的「中堅作家」。
(三) 「人生」與「生活」的問題--川端康成。
(四) 文藝時代的創刊1924.10.1。
作家不應被時代生活與精神囿限,而應抱持思維的自由性。
川端:不僅是文藝,而是生活改革的嘗試。
片岡鐵兵「一個答案」:頹廢已是歷史的必然,一邊與生活不安、階級鬥爭等物質文明的負面戰鬥,
    一邊享受於物質文明。新感覺派是表現這種新時代人類的文学。
-->瞄準既成文壇、普羅文学的宣言。

二、論爭的推移與議題
(一) 新感覺派的命名
1、千葉龜雄<新感覺派的誕生>「世紀」1924.11.1
既成作家的停滯不前。中級、無名作家的文壇進出,個人雜誌、同人誌作品數的增加。
˙新感覺派是技巧與時代感覺的合成域。不若自然主義的重視官能,而是在官能感覺上加以變化。
   雖然像達達主義式的破壞性革新,卻非虛無主義。
˙對新感覺派感到失望的是缺乏社會感覺。像達達主義現實否定般的遊戲性。
-->千葉注重藝術家應與社會、時代連接。
2、橋爪健<第二義的考察>
脫離「感覺」的語彙限制之「主觀」和「象徵」的理論嘗試。

(二) 沒有思想的文藝
˙川端:沒有思想的小說價值在於作者的感覺、感情的純粹與否而定。

(三) 對橫光利一「頭與腹」的反應
˙片岡:橫光為首的「新進作家」推離自然主義式的寫實主義認識,嘗試從主客混一的新認識與生活材料描寫。
˙廣津和郎:要求與時代感覺相伴的藝術。
˙川端康成<新進作家的新傾向解說>1925.1.1「文藝時代」:
-->新感覺的表現理論之根據:
新感情的伴隨。
文藝的手法表現上近於美術、音樂。
表現主義的認識論,主客一如主義。
達達主義的發想法。
˙只是文藝時代的作家群未完成川端所希望的認識論理論。

(四) 生田長江的「新時代」批判--ポール˙モーラン(保羅‧莫朗Paul Morand)《夜開門》*《夜ひらく》
˙感覺的論理之作。
˙佐藤春夫<讀夜開門>1924.10描寫新文明基調之作。
˙生田長江<「新」「舊」問題>1925.1.1:新事物崇拜是近代的迷信。
 此篇只不過是享樂主義者的作品。批判新感覺派在客觀描寫上退步姿態。
˙橫光利一<感覺活動>1925.2.1:
「官能」不等於「新感覺」。
新感覺派的「感覺的表象」是「剝去自然的外相,深入物體本身而觸發的主觀的直接感受」。
˙伊藤永之介:沒有觸及時代生活就沒有價值。要求強調主觀的作品。
˙川端康成:<就表現而論>1926.3「文藝時代」:直覺主義的精神主義。「主觀」強調。

十一、「文芸批評方法論争」--青野季吉的「遺產」為中心 1926.5
一、論爭背景:青野、金子洋文
二、論爭的推移:
() 青野<現代文學的十大缺陷>「女性」1926.5 vs 正宗白鳥「關於批評」「中央公論」1926.6
˙青野:批評根柢應觸及現實把握的對立與鬥爭。
˙正宗:批評家應立足於現實,不應將文学視為思想宣傳書。
() 青野 vs 廣津和郎<沖繩青年同盟的抗議書>「中央公論」1926.5
三、論爭的時代意義:
()文藝批評基準的不安定
()既成文壇與新進文学普羅的抗拮,發展為內部論爭
()如實反映昭和初年日本社會之文学

 

十二、「藝術大眾化論争」 --組織與方法1928.6
中野重治 vs 藏原惟人(藝術要貫徹無產階級政治鬥爭意識)
發端:中野重治<關於所謂藝術大眾化論的誤解>1928.6「戰旗」

-->中野以大眾文目標的必要性,成為以後文学追求目標的端緒。
    「藝術大眾化」不是「藝術通俗化」。藝術與政治進程不可置換。藝術性的提高。
一、時代背景: 
普羅文学團體自1926-1927年陸續陷入分裂狀態。

結果造成普羅文学的無法完成透過文学加強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以及政治鬥爭的實踐之使命。
1927年後半再度提倡普羅藝術的統一,翌年普羅藝術連盟與前衛藝術家同盟統合,結成「納普」(全日本無產者藝術連盟)
就此展開如何將「普羅藝術」帶給大眾的思考可能。
二、論點的變化
() 如何將藝術帶入大眾,其過程如何?
() 應如何組織其課題?
() 其組織與「政治鬥爭」的關係為何?
-->一邊思考構築普羅藝術的大眾化,一邊描寫大眾之際,也迷失於「大眾」這一事實當中。
˙如何大眾化-->普羅文学的戰術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r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