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閱讀紀傑克的訪談錄,
看看會不會比較好切入他的思考,
結果看到一段非常逗趣的「主體與小對體」之比喻,
一定要放上來紀錄一下。

Q: Your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forms of subjectivity is frequently linked with the Lacanian concept of the objet petit a (object small a).
    Can you elaborate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is elusive object? (英版 pp.85-86;中譯版pp.90-92)
   
    你分析主體性的當代形式時經常和拉岡的小對體概念做連結,你能詳細地闡釋一下這個讓人難以捉摸的物體的功能嗎?
 
A: 在中歐各地都有賣一種叫「健達出奇蛋」(Kinder)的產品,它是一種用巧克力做的空心蛋,用各種鮮艷的紙包裝;打開包裝紙,把巧克力的蛋殼敲開,就會發現裡面有一個小塑膠玩具(或是組合玩具的其中一部分),基本上,這個玩具就是小對體,一個填充中心縫隙的小物體,隱藏在其中的寶藏。買這種巧克力蛋的小孩子通常會急急忙忙地把紙拆開,敲碎蛋殼,完全沒想要吃巧克力,而只是想看裡面有什麼玩具。這樣的巧克力愛好者不正是體現拉岡的格言「我愛你,但莫名地,我愛你內在的某個特質勝過愛你本身,因此我要毀掉你」的完美例子嗎?當然,中央的物質(真實)的空白代表了結構(形式)上的差距,因為沒有任何產品「真是那樣」,產品並沒有符合它所挑起的期望。換句話說,這個塑膠小玩具不只是不同於巧克力本身(我們購買的產品)。不過雖然材質不同,但此塑膠小玩具卻填補了巧克力本身的空隙,也就是它和巧克力處在同一層次上。(中略)「健達出奇蛋」的例子為所有許諾「會給更多」的產品提供了一個慣用作法......這種「更多」的作用其實就是在填補「更少」的缺乏,是為了補償商品從來就沒有兌現那些它許諾會給予東西的承諾。換句話說,最終「真正」的商品應該不需要任何補償品,只要滿足許諾即可,即「花多少錢就得到多少東西,不多也不少」。......「健達出奇蛋」太徹底地公開商品的內在結構了。

@「小對體」向我們顯示的效果而言,它時而匱乏(不可能的凝視),時而滿溢(想像的凝視);時而太少,時而過剩。它標示著精神分析中一個無法企及的點,精確地說,就是不可能的凝視。其特殊的矛盾性質在於:它一方面是我們無法看見的瑕疵,另一方面卻又是持續要求我們觀看、想像的原始動因。(黃冠華,〈觀看不見:凝視的概念〉,《新聞學研究》87期,頁131-167。)

 



出處:

《與紀傑克對話》(Conversations with Zizek)

作者 斯拉維.紀傑克/ 格林.戴里 Zizek, Slavoj / Daly, Glyn

譯者 孫曉坤

出版社 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08/07/01
(英文版封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r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